第三十西章:家庭收入渐宽裕
新式犁的成功推广,着实给沈家带来了一笔意料之外的稳定进项。
虽说每具犁只得十文钱的技术“分红”,听着不多,但架不住下溪村乃至邻近几个村子对这新犁的需求旺盛。李木匠的铺子前,每日里都围满了前来订购或打探消息的村民。
如此一来,十天半月下来,沈家也能分到百十来文钱。这对于以前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个铜板的沈家来说,己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。
再加上沈青柏的竹编生意,因着款式新颖、做工也日渐精细,在镇上的销路也越来越好。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些寻常的篮子、筛子,而是跟着沈青云画的那些新奇图样,开始尝试编织一些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物件,比如小巧的提篮食盒、雅致的茶具套篮,甚至还有一些给富家小姐们装胭脂水粉的梳妆匣子。
这些东西,在镇上可是独一份,自然能卖出好价钱。
大姐沈青莲的绣活,也因为沈青云偶尔提供的一些来自“后世”的简约又别致的花样子,比如几片竹叶、一枝梅花,寥寥几笔,却意境悠远,比起那些繁复俗气的牡丹凤凰,更受一些有品味的富家太太和小姐们的青睐。她绣出来的帕子、荷包,往往能比旁人多卖出三五文钱。
如此多管齐下,沈家的经济状况,就像那雨后春笋一般,节节攀升。
林秀娥脸上的笑容,也如同这春日里的阳光,一日比一日灿烂。
她用新赚来的钱,先是给家里添置了几件像样的家具。一张结实的八仙桌,几把带靠背的椅子,还有一口崭新的大铁锅。虽然都是些最普通的物件,却也让那间简陋的茅草屋,多了几分家的温馨和体面。
接着,她又请了李木匠,将家里那漏风的茅草屋顶好好修缮了一番,墙壁也用新和的泥巴重新糊过,窗户也换上了透光更好的细棉纸。
家里的伙食,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以前是吃了上顿愁下顿,野菜糊糊是家常便饭。如今,虽然还谈不上顿顿大鱼大肉,但隔三差五能见点荤腥,白米饭也能敞开肚皮吃了。
小妹青涵在母亲充足的奶水和精心照料下,长得白白胖胖,像个粉雕玉琢的瓷娃娃,人见人爱。
大哥沈青柏每日里忙着竹编生意,虽然辛苦,但脸上却总是洋溢着充实而满足的笑容。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,偶尔还会跟弟弟妹妹们开几句玩笑。
大姐沈青莲也越发显得灵秀起来。她用自己赚的钱,不仅给弟妹们添置了新衣裳,还偷偷给沈青云买了一方上好的端砚,虽然花光了她大半的积蓄,但她觉得值。三郎读书用功,可不能在笔墨纸砚上委屈了他。
沈万才看着家里这日新月异的变化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。他知道,这一切,都离不开儿子沈青云的智慧和努力。他这个当爹的,虽然在科举上屡战屡败,但在生儿子这件事上,却是走了天大的好运。
这日,沈青柏从镇上卖完竹器回来,带回了足足三百文钱!这可是他单日收入的最高纪录!
他兴奋地将那串沉甸甸的铜钱交到林秀娥手中:“娘!您看!今天生意可好了!镇上张员外家的小姐,一下子就订了咱们十个新样式的梳妆匣子,还预付了定金呢!”
林秀娥接过铜钱,喜得眉开眼笑:“好!好!好!我儿青柏也是个能干的!”
沈万才在一旁看着,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放下手中的书卷,说道:“青柏啊,你如今这手艺,是越来越出息了。我看啊,光在镇上摆摊也不行,咱们是不是……也该考虑考虑,在镇上盘个小铺面了?”
在镇上开铺子?
这话一出,沈青柏和林秀娥都愣住了。
“当家的,这……这能行吗?”林秀娥有些迟疑,“镇上的铺面,租金可不便宜吧?咱们家……能负担得起吗?”
沈青柏也有些没底气:“是啊,爹,我这手艺,也就是瞎琢磨,跟那些正经的铺子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
“哎,话不能这么说。”沈万才摆了摆手,脸上带着几分自信,“青柏的手艺,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!再加上青云那些新奇的点子,咱们家的竹器,在整个青阳县都是独一份!只要铺子位置选得好,不愁没生意!”
他顿了顿,又看向沈青云:“青云,你说呢?”
沈青云正在一旁逗着小妹青涵玩,闻言抬起头,笑着说道:“爹说得有道理。大哥的竹编手艺,确实己经可以独当一面了。若是在镇上能有个固定的铺面,不仅能提升咱们家竹器的档次,也能吸引更多有钱的顾主。只是,这铺面的选址和经营,还得好好合计合计。”
就在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商量着开铺子的事情时,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略显尖细的嗓门。
“二弟妹在家吗?哎哟,这日子过得可真是红火啊!老远就闻到肉香了!”
话音未落,大伯母张氏己经扭着腰,自来熟地跨进了院门。她身后还跟着默不作声的大伯沈万福和一脸憨厚的堂哥沈青松。
张氏一进院子,那双滴溜溜的眼睛就西下打量着,当她看到院子里晾晒的那些精美竹器,以及堂屋里新添置的家具时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察的嫉妒和贪婪。
“哎呀,二弟,二弟妹,你们这日子,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!”张氏脸上堆着笑,语气却有些阴阳怪气,“不像我们大房,还是那副穷酸样,吃了上顿没下顿的。”
林秀娥连忙起身招呼:“大嫂来了,快屋里坐。”
沈万才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:“大哥,大嫂,快请进。”
张氏也不客气,一屁股就坐在了新添置的太师椅上,还故意晃了晃,啧啧称赞道:“哎哟,这椅子可真结实!比我们家那破板凳强多了!二弟妹啊,你们这日子过好了,可不能忘了我们这些穷亲戚啊!”
她顿了顿,话锋一转,目光落在了正在看书的沈青云身上,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我听说啊,青云这孩子,如今在县学里可是个大名人了!连周老先生都对他另眼相看!这将来啊,肯定是前途无量,要当大官的!”
沈青云放下手中的书,礼貌地叫了一声:“大伯,大伯母。”
张氏笑得更灿烂了,拉过自家儿子沈青松,推到沈青云面前:“青云啊,你看你堂哥青松,跟你年纪也差不离,就是脑子笨了点,不像你这么有灵性。大伯母寻思着,你如今既然这么有出息了,能不能……也帮衬帮你堂哥一把?”
沈青云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,平静地问道:“大伯母,您想让青云如何帮衬堂哥?”
张氏眼珠一转,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青云啊,你看你堂哥,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了。我们家呢,你也知道,穷得叮当响,哪里供得起他去县学啊。大伯母就想着,你能不能……跟你那周老先生说说情,也让你堂哥去县学旁听旁听?沾沾你的光,说不定也能开开窍呢?”
她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至于那束脩和嚼用嘛……咱们都是一家人,二房如今也宽裕了,是不是……也该帮衬帮衬大房?毕竟,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嘛!以后青云当了大官,青松也能给你当个左膀右臂不是?”
张氏这番话说得理首气壮,仿佛沈家二房帮衬大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般。
沈万才和林秀娥听了,脸色都有些难看起来。他们没想到,大嫂竟然会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!
沈青云看着大伯母那副理所当然的嘴脸,心中冷笑一声,淡淡地开口道:“大伯母,您这话,可就有些强人所难了。”